在現今環境中,3C產品已經融入所有人的生活之中,不管成年人與孩童,人手一機,儼然成為人體其中必需的器官。根據2015年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顯示近半數的孩子(48.2%)無聊時曾經主動要求父母提供3C產品給他們玩,平常更是隨身會帶著3C產品(36.6%);更驚人的是近六成孩子(57.9%)也曾經認為與其出去玩,寧願在家裡玩3C。缺少多感官刺激也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包含聽覺處理、空間概念、動作發展不佳、肌肉耐力不足與執行功能不佳等問題。
樹林、溪湖與草地就是最好的感覺統合教室
大腦發展最重要的給予多元而且足夠的感官刺激,在自然的環境裡發生的所有事物能觸發孩子大腦裡各條神經的連結。想像這個畫面,爸爸對著其他孩子在樹林中大喊「我們來比賽找找不同顏色、形狀的葉子!」想像一下孩子跑來跑去、爬上爬下,把石頭和木屑翻開來,看看這些東西的下方能否找到任何東西,收集不同顏色的枝枒與葉子。
或許手會變髒,也許因為踩到水坑鞋子也變濕了,當然也能透過身體感受著有微風或溫度與濕度的變化。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視覺搜尋能力、粗大動作能力、精細動作能力與全身性的觸覺訊息處理能力都在每一個時刻整合、運用。
下一次,路途中聽到特別的鳥叫聲時,孩子會停下來問這是什麼鳥,然後開始談論他們知道的所有不同的鳥,以及那些鳥是什麼顏色的;又或者媽媽突然停下來說「你聽聽看,麻雀是在甚麼方向呢?」孩子便豎起耳朵,試圖透過聽覺去找尋聲音的方位。沒錯,聽覺處理能力與空間方位感就在這個自然教室裡不經意的發展出來。
旅程最重要的從不是終點,而在於與孩子一起尋找目標的過程
當然要完全與這些科技產品隔絕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小朱老師相信是可以做好事先的安排與規劃的;此外,事先的安排與規劃對孩子甚至家長更會有意想不到的益處。
- 事先告訴孩子什麼時候要出發,讓孩子有所期待,自然發展出對於日期、時間的敏感度。
- 與孩子一起尋找目的地的相關資訊,譬如說那裡常見的植物有哪些種類,或許有機會在什麼地方看見什麼昆蟲與動物,在家中把這些資訊蒐集好並且拍照起來,然後帶著期待感跟著孩子目的地一起尋找你們事先調查好的目標吧!
有注意到嗎?上方兩個都會幫助孩子「標註目標」,有目標是非常重要的,說來很有趣,但是目標卻又不是最重要的。先說結論!在「標註目標」之後發生的事情就是促進大腦發展的真正關鍵,有了目標,大腦便會「根據目標」去調配對應的功能,像是孩子聽到「哪裡有看到藍色翅膀的蝴蝶」時,便會把精神的焦點放在視覺區辨、視覺搜尋上,這個找尋目標大腦調配的過程,在將來便成為孩子在執行各項事務中保持專注、維持注意力的基礎喔!
最後,小朱老師更建議引導者能跟孩子一起做,因為「一起尋找」、「一起發現」、「一起驚嘆與大笑」,這將會在你和孩子的心理留下獨一無二的愉悅記憶,讓孩子更有動力期待下一次的旅程,而你,也多了一份珍貴美好回憶!正向穩固的親子關係,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搭建起來的喔!
以上皆為個人觀點分享,若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文章後回覆討論交流喔!資訊若有誤也歡迎指正。
非常謝謝你願意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如果覺得內容不錯歡迎Follow、拍手或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如果你喜歡我在 Medium上的內容,歡迎同步追蹤與我合作的Facebook 專頁:爸媽3.0,在粉絲專頁中將分享更多關於教養與兒童發展的資訊。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在網頁的左手邊的灰色小手(網頁板)/下方的灰色小手(行動版)給我1–50個拍手,越喜歡當然可以拍越多,我之後會為你常寫的!另外,也希望你在下方的讚賞公民(綠色小手)為我拍手1–5次,不用花錢就能為我帶來一些收入,支持並且鼓勵我繼續創作下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