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一定要知道系列Ep2:總是容易放棄的孩子,我該怎麼辦?-培養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勝過要他「努力」

--

「每次都是這樣,看到新奇的玩具他就想玩,買給他玩不到一下子,他就告訴我他不玩了。」
『上一秒,他對我們正在玩的活動表現非常興奮,但在下一秒,他就嚴肅地看著我說「不好玩。我不玩了。」』

Photo by Click and Boo on Unsplash

相信一定很多爸爸媽媽還有老師在與孩子相處時會遇到這個狀況,一定會苦惱著為什麼這樣的場景總是重複發生。也通常把問題指向孩子「不夠努力」、「沒有耐心」,有些家長可能會用「不要放棄」、「你可以的」這些話作為鼓勵試著改善,但結果卻事與願違。

理解孩子永遠都是幫助孩子的第一步

孩子遇到新事物總是容易放棄,很有可能就是在「問題解決能力」(Problem solving)上出了問題。早在嬰幼兒時期,透過用自己的手去找尋食物、玩聲光玩具就已經開始發展這項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各年齡發展表現

培養孩子「問題解決」能力的5個技巧

孩子們需要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而問題解決能力是從很多孩子發展之中層層堆疊出來的綜合表現。與成人有明確目標的訓練相比,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會讓孩子更有創造力並且靈活的使用自己身邊的資源。

著名的心理學家Piaget和E.J.Gibson也是這樣告訴我們:「孩子們被好奇心和探索的需要所驅使。」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對自己的行動效率很敏感,讓孩子有動力去改變方式去嘗試有無更有效率的做法達成追求目標,這也表現出人類天生就應該有的好奇心。

Photo by Jordan Whitt on Unsplash

1. 正確的玩具選擇
在嬰幼兒(0–2歲)階段給予足夠的操作型玩具,操作型玩具包括按了按鈕會有反應、可以旋轉、可以組合拆裝的任何玩具,都能促進孩子精細動作技巧,而當孩子操作的次數愈多,他在將來越能夠腦中想像自己的動作與行為會有哪些後果,也就強化了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2. 給予孩子思考的空間
常常看到有些家長因為受不等待孩子完成某件日常生活的任務,就直接告訴孩子答案、甚至直接動手完成孩子手上的事情。孩子的主動思考以及實驗是非常重要的。像是學習數學一樣,我們不能夠期待孩子從沒思考過就能在考卷上完成所有的答案。在遭遇問題時,我們可以像是一同發現問題的方式「球卡住了,我們要怎麼辦?」

3. 提示的藝術
這是當已經給予孩子適當的時間去做思考,孩子依然因為經驗或者能力不足而顯示一片空白的時候,引導者便可以考慮出手協助。這邊要強調的是我們種在引導,而非解答。如同在蓋大樓時所需要的鷹架,只是暫時給予支撐,並不會一直在存在那裏,當孩子已擁有足夠能力面對挑戰時,我們依然要適時的放手。

口頭提示:學者Metevier等人(2006, 2007年)的研究中表示口頭提示能明顯為孩子面對的問題帶來幫助。這裡的提示像是當孩子還不知道該如何在紙上畫出完美的直線時,我們能夠拿著尺透過口語告訴他「可以考慮試試看這個!」之後讓孩子自己操作完成。

視覺引導【示範】Joh等人(2010年) 的研究中看到3歲兒童可以透過過視覺圖像促進的問題解決的表現,並且他們能夠按照說明進行操作。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視覺引導有分兩種層級。對於操作能力與經驗較少的孩子,我建議是給於直接的視覺引導,也就是示範,人類幾乎所有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示範就是讓孩子能夠模仿,也為孩子打造更豐富的經驗資料庫。

視覺引導【圖像】:而對於操作能力與經驗都具備的孩子,我們應該透過視覺引導【圖像】,做到單純的提醒,舉個例子,有個需要封箱的紙箱,在沒有膠帶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只給予一條繩子然後要求孩子試試看。如此一來,孩子練習的是審視自己腦中的資料庫,有效率地找出有用的資訊。

4. 告訴孩子自己也在學習,讓孩子成為老師
把自己化身成比孩子更像孩子的角色,告訴孩子自己也不會,需要他的幫助,從中孩子也將更有自信並且更願意開放思考不同的可能性,「這個新的樂高玩具,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你能教教我嗎?」。就算孩子一時之間沒有太多想法,也可以這樣說「我看到在圖片上有寫著1、2、3耶,這是什麼意思?」引導者的身分給於孩子有了不同的角色,也更多發揮的空間。

5. 引導者不須害怕孩子失敗
孩子用好奇心去探索世界,每遇到一個新問題,他們便產生思考和理解,在他們剛降臨在這個世界上,就在嘗試解決問題,我們必須理解,某些不完美對他們來說不是錯誤,都只是在理解的過程中。然而,如果在成長的環境中,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或者老師總是緊張的想避免孩子失敗,這種情緒其實孩子感受的到,也將導致孩子會有更大的壓力。過度關注在失敗上,常會使孩子對於「嘗試」這件事產生反感,若時間拉長,甚至就會形成習慣逃避、抗拒,最後就成了一個容易放棄的孩子。因此,引導者的態度重點在於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沒有獲得,而不是結果的成敗。

以上皆為個人觀點分享,若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文章後回覆討論交流喔!資訊若有誤也歡迎指正。

參考資料
The Development of Problem Solving in Young Children: A Critical Cognitive Skill:Vol. 62:1–21 (Volume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2011), Rachel Keen

非常謝謝你願意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如果覺得內容不錯歡迎Follow、拍手或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如果你喜歡我在 Medium上的內容,歡迎同步追蹤與我合作的Facebook 專頁:爸媽3.0,在粉絲專頁中將分享更多關於教養與兒童發展的資訊。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在網頁的左手邊的灰色小手(網頁板)/下方的灰色小手(行動版)給我1–50個拍手,越喜歡當然可以拍越多,我之後會為你常寫的!另外,也希望你在下方的讚賞公民(綠色小手)為我拍手1–5次,不用花錢就能為我帶來一些收入,支持並且鼓勵我繼續創作下去!感恩!

--

--

朱老師的共融樂園
朱老師的共融樂園

Written by 朱老師的共融樂園

職業為職能治療,寫作則是與自己的對話,Podcast則是觀點的大聲公!從事於兒童領域已經十年多,從台灣開始,之後經歷馬來西亞、中國,間中持續服務各地的孩子與家長。長期在不同文化中經營專業,會這裡分享兒童發展、親職教養、家庭關係、多元文化與教育相關的資訊以及個人的觀點。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