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玩具成為孩子心中的陰影

朱老師的共融樂園
4 min readOct 20, 2019

--

每個孩子都愛玩具,玩具對孩子來說除了好玩有趣,更能提供孩子學習技能的機會。孩子透過玩具和外界互動,更可以感覺、感知外在世界,激發孩子的勇氣並且緩和孩子的情緒。

玩具,對孩子有決定性的正面意義,然而,若沒有正確的使用,卻可能讓孩子對玩具產生抗拒,並且影響後續的智能發展。

Photo by Shitota Yuri on Unsplash

前些日子在福建省一間機構遇到一個情況,當時我正在示範如何引導自閉症兒童增強與人的動機,自閉症兒童很大的特點就是對於「人」沒有興趣,因此必須要透過「玩具」來引起他的動機。

找了一下教具櫃,拿了一個自己都沒玩過,感覺蠻有趣的玩具「龍蝦」。

玩具龍蝦

「龍蝦」的玩法就是當你握拳時按壓卡榫,龍蝦的兩個鉗子就能夠合起來,可以練習手部肌力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配合著球池裡的球玩起來的樂趣無窮。

結果我才把玩具舉起來,要介紹給孩子時,這個孩子很快的把手拿起來擋在眼前,同時我也看到孩子的眼神閃爍,身體縮了起來,這個不到5歲的孩子在害怕!雖然不會說話,但是這些肢體線索就是他傳達意念的方式,我立刻問身旁學習觀摩的老師,怎麼回事?

「之前來教我們上課的老師都用龍蝦夾他,如果他不聽話、不照老師的要求,就會夾他鼻子或者夾手阿,夾了幾次他就會照著做了!」

當下我的心情很複雜,為孩子感到悲傷、為一旁學習的老師感到愧疚、為之前來教學的專業老師感到羞恥。在這邊我想強調兩件事:

一、不會說話的孩子不代表沒有表達的能力與權利

二、玩具不該成為懲罰的工具

無口語常發生於發展遲緩以及自閉症的孩童身上,但是不代表他們的智商不達一般水準。換句話說,他們是有想法的,對事物是會有「想要」與「不想要」的念頭。要激發他們「說話表達」這些念頭就很重要,透過這些念頭,我們這些在孩子身邊的「引導者」才能讓孩子持續不斷的練習說話。

表達的權利就是孩子進步的關鍵鑰匙,如果一心只想要讓孩子順從,不給予溝通的機會,孩子只會學到「把嘴閉上」,爾後心也跟著閉上了。

玩具對孩子來說,是單純無害的人生練習場。從躺在嬰兒床上時,小臉正前方的旋轉玩具,是孩子啟動世界的萬花筒;在地上的玩具車,讓孩子發現雙手能夠推動世界;那些娃娃,給了孩子家的安全感,同時也塑造了讓孩子重複練習表達交流的情境。在現代社會中,玩具就是如此重要的角色。因此,我無法想像玩具成為讓孩子恐懼的工具。

讓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體會恐懼,只會阻礙孩子的正常發展,因為恐懼在孩子的大腦中留下的只是情緒的印象,將導致孩子對玩具反感,逐步降低對玩具的興趣與動機,整體發展的速度就跟著停滯下降。

但最關鍵的還是身邊的「引導者」,因為我們才能決定怎麼使用,怎麼樣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別忽略孩子在發育的道路上任何細節,我們應該做的,是塑造一個健全健康的發展環境。

那天,我拿起了「龍蝦」,跟著這個尚無口語的自閉症兒童說。

「別害怕的,這個很好玩喔!老師不會夾你的。」

我相信,他能明白的。

非常謝謝你願意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如果覺得內容不錯歡迎Follow、拍手或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在網頁的左手邊給我1–50個拍手,越喜歡當然可以拍越多,我之後會為你常寫的!
另外,也希望你在下方的讚賞公民為我拍手1–5次,不用花錢就能為我帶來一些收入,支持並且鼓勵我繼續創作下去!感恩!

當然也可以回覆我,對這篇文章想法如何,之後想看到什麼,很希望得到你的反饋,謝謝!

--

--

朱老師的共融樂園
朱老師的共融樂園

Written by 朱老師的共融樂園

職業為職能治療,寫作則是與自己的對話,Podcast則是觀點的大聲公!從事於兒童領域已經十年多,從台灣開始,之後經歷馬來西亞、中國,間中持續服務各地的孩子與家長。長期在不同文化中經營專業,會這裡分享兒童發展、親職教養、家庭關係、多元文化與教育相關的資訊以及個人的觀點。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