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一定要知道系列Ep13:檢查作業不一定是父母的天職,但你必須知道「培養獨立學習行為」才是核心!

--

想像一個場景:家長要求看孩子作業,孩子勉強交出來,之後一連串的擦掉重寫,在擦的同時孩子臉色越來越差,家長看到孩子表情不好還會一直碎念「你如果好好寫就不會這樣了」。作業時常被家長認為是自己必須負起的責任,但最終卻是兩邊都感受挫折也覺得難過。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許多資訊指出「常常檢查作業」這樣的親子互動會導致孩子學習動機比較低落,孩子長期被動學習也容易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將來遭遇困難就容易放棄。這些資訊都鼓勵家長盡可能將焦點放在和孩子一起做的其它活動上,像是一起閱讀一本書、一起外出旅遊、一起玩益智的遊戲,孩子可能對於學業上的會更有動力。但同時也有文獻指出,學業成績表現明顯落差的孩子,在有家長一旁的協助下,對孩子來說是真的有幫助的!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也提出某些能力與程度的孩子。

筆者隨著資訊、文獻越看越多,卻看到兩個不相同的立場都有提出站得住腳的邏輯推演,「該不該檢查作業」這個題目卻是越來越疑惑,到底我們為什麼要檢查孩子的作業內容?為了成績?為了完美?

回到初衷,我們希望孩子將來要成長到什麼樣子?思考了一段時間我也漸漸察覺到,最終我們想看到的是孩子【獨立學習的行為】,對孩子來說這將是更長遠的影響。確定了這件事,我們才知道幫孩子檢查作業這件事情的意義,也能依據孩子個別的狀況、不同的階段給予合適的支持,幫助孩子成長。以下也分享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行為】的關鍵7要點。

  1. 知道學校/老師目前的學習目標
    了解老師對於孩子學習上的要求,知道目前學習環境中應該遵循哪些準則。不同的時間與環境有可能會有不同的學習系統或者程序,當我們理解學校的目標,引導協助孩子理解目標,相信孩子在學習上更加事半功倍。
  2. 知道孩子的優勢與弱勢
    除了直覺上對於各種不同學科的表現差異,小朱老師還想提醒一下一直以來重要的觀念,了解孩子本身能力發展上有那些,像是孩子有沒有良好的時間概念、或者孩子對聽覺、視覺注意力的表現,若我們察覺到孩子的能力,孩子就更有機會依自己狀況做適當的調整。
  3. 環境安排
    環境安排就與孩子的優勢弱勢息息相關,有些人需要在完全無聲的環境才能夠專注,有些人在有一點白噪音的狀態下表現更好。有些人覺得在狹窄的空間能避免分心,也有人傾向開放光亮的空間。若孩子從小就能抓到自已的喜好,對於未來的獨立學習肯定有幫助。
  4. 時間安排
    對於一些時間感比較弱的孩子,可以透過孩子較有動機的目標培養時間感,例如告知孩子在幾點播放他愛看的節目,現在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作業。鼓勵您的孩子製作一張圖表,在圖表上顯示他預估的時間以及實際上花費的時間,這些都能幫助到孩子掌握時間。
  5. 協助孩子建立讀書計畫
    掌握住外在因素與孩子本身的能力,跟著就是要引導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讀書計畫,與孩子討論看看先做困難的還是容易的比較好進入狀況;把作業分段落,每一次段落他覺得幾分鐘比較好,這些都可以跟孩子共同來制定。需要如何搜尋與運用資源,怎麼執行自己的讀書計畫,相信孩子在初期的階段都需要我們來共同支持他。
  6. 避免控制,也不能100%幫孩子完成作業
    父母應該避免控制,也要抵抗為孩子完成作業的誘惑,這些行為通常只會導致容易依賴、自卑的負面影響。相反地,讓孩子自己找出答案,我們的角色是在一旁提供有用的提示和正面反饋,讓孩子在摸索的過程中依然保有正向、勇於嘗試的耐心。
  7. 永遠不要忘記關係
    任何互動機會都可以增進彼此關係,然而在寫作業的情境裡面,批評通常幫不上忙。當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您可以與他溝通並幫助他解決問題,這些協助將告訴孩子,將來的人生遇到任何類型的問題,他總是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透過這個機會連結你們彼此。

假如孩子在協助一段時間之後某些學科上依然有巨大的困難,建議可以聯絡老師或者尋求專業評估來進一步了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喔!檢查作業是父母的天職嗎?當然不是,但是我們絕對可以在推動「孩子獨立學習的行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喔!

以上皆為個人觀點分享,若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文章後回覆討論交流喔!資訊若有誤也歡迎指正。

相關資料
How to Help: Monitor Assignments — Helping Your Child With Homework(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延伸閱讀
爸媽一定要知道系列Ep5:在孩子乖乖坐好、專注學習與認識字體之前最常被忽略的「自我調節能力」
爸媽一定要知道系列Ep12:6個策略幫助孩子有效發展自我調節能力

非常謝謝你願意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如果覺得內容不錯歡迎Follow、拍手或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如果你喜歡我在 Medium上的內容,歡迎同步追蹤與我合作的Facebook 專頁:爸媽3.0,在粉絲專頁中將分享更多關於教養與兒童發展的資訊。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在
網頁的左手邊的灰色小手(網頁板)/下方的灰色小手(行動版)給我1–50個拍手,越喜歡當然可以拍越多,我之後會為你常寫的!另外,也希望你在下方的讚賞公民(綠色小手)為我拍手1–5次,不用花錢就能為我帶來一些收入,支持並且鼓勵我繼續創作下去!感恩!

--

--

朱老師的共融樂園

職業為職能治療,寫作則是與自己的對話,Podcast則是觀點的大聲公!從事於兒童領域已經十年多,從台灣開始,之後經歷馬來西亞、中國,間中持續服務各地的孩子與家長。長期在不同文化中經營專業,會這裡分享兒童發展、親職教養、家庭關係、多元文化與教育相關的資訊以及個人的觀點。